發展特性課程
 
 
香港兒童心智發展課程
 
課程資料
 

英文讀本教學與多元智能

溫梁詠裳
香港浸會大學
英國語言文學系
兼任講師
戚碧玉
香港浸會大學
教育學系
助理教授

  課堂上所教授的英文讀本(English Readers),不應單從課本內容、故事情節和認識詞彙著眼,而是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(Chik, Li & Wan, 1999)。更重要的,是借助故事所帶出的訊息,使學生和故事的關係拉近,啟發他們的思想,充實他們的生命。

  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,知識的迅速膨脹,我們的生活也起了很多變化。因此,傳統智力測驗所倡導的智能,並不能完全反映現今社會所需要的能力。Howard Gardner(1998;Armstrong, 1997)提出多元智能(multiple intelligence)至少應具備七種基本智能:語言智能(linguistic intelligence)、邏輯-數學智能(logical-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)、空間智能(spatial intelligence)、肢體-運作智能(bodily-kinesthetic intelligence)、音樂智能(musical intelligence)、人際智能(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)及內省智能(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)。近期,Gardner(1999;Chan, 2000)在已列出的七種基本智能上增添了第八項-自然智能(naturalist intelligence)。這項智能包括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力。由此可見,上述提出的各項基本智能,除了切合時需,還在解決不同的人生問題及全人發展的領域上,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
  多元智能的理念是可以落實在教學過程中。例如老師在教授英文讀本課時可以加入詩歌、戲劇和創意寫作。詩歌可以令學生更明白語文的音樂性,享受語文的韻律帶給我們的樂趣。詩人Dylan Thomas(1971)在Notes on the Art of Poetry中提及童謠朗誦聲中的音韻(sounds of the words)和文字的色彩(colors of the words)令他感覺興奮。此外,戲劇也重要,因為在排練的過程,學生學會用說話帶出感情和明白說話的音調、輕重、高低是包含著不同的意義。戲劇也能令故事內的角色活起來,再加上歌舞、動作,課堂就更加生動,故事變得更迫真。創意寫作(包括故事、詩歌、劇本的創作)則能帶領孩子進入作家的世界,從寫作學會用語文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想。

  要將故事、詩歌、戲劇和創意寫作都應用在讀本教學(readers class)內,我們可以從一本故事書開始。教故事書時,老師可先帶出故事的主題,然後配合主題,和學生討論相關的課題(如「雪姑七友」的故事主題可以是嫉妒)。討論故事的教訓正是發展學生內省智能(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)的大好時機。另外,我們也能用故事的精彩片段,以角色扮演方式演繹出來。如此,老師也可以藉此鍛練學生的空間(spatial intelligence)和肢體-運作智能(bodily-kinesthetic intelligence)。只是教學活動(如歌、舞、手工、木偶等)和創意寫作都必需切合主題。這樣,不但能讓學生從讀本課程加強聽、讀、講、寫的能力,培養良好的品德,從而協助學生增強語言、空間、肢體-運作、音樂、人際、內省的智能。以下兩篇短文,是一位小朋友在看完一些有關的英文讀本後的回應。

短文一 短文二
My mother and I went to buy some fish. I am a yellow bubble.
I like apples. I can see through me.
I hate bananas. One day I float to the zoo and I saw a man and I bump into the man and I vanished.
I love oranges.  
 
Perry Yeung

  其實,中國傳統教育亦有提倡各項才能的多元發展。古時所授予學生之六藝,其背後之意念與多元智能的概念相若,個人的才能肯定是多方面的。若要發掘或提升學生各方面的才能,不一定要針對某一項智能去設計一些工作坊。我們可嘗試略加改進現行的課程。在設計課程時,重視發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,並借助課程整體的配合,來發展和培訓學生的才能。這比較逐項才能的培訓所得的效果會更大,亦較容易讓學生把這些觀念融入生活中。

  雖然我們已開始對多元智能進行研究和探討,但距離被廣泛應用的目標還有漫長的道路。「多元智能」還有很多研究空間需要我們去填補。事實上,我們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一個標準化的測驗去量化Gardner所提出的七種智能,只能以現存的一些標準化測驗作為參考。魏氏兒童智力量表(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, WISC-IV)便是其中一個例子。魏氏量表中,亦有量度一些關於語言、邏輯-數學、空間的智能(Kaufman, 1994)。這些標準化測驗對日後制定一個量度多元智能的量表甚具參考作用。

  總括而言,多元智能的概念擴闊傳統對智力觀念的闡釋,更能配合社會的需要。現時在一些小學中所進行的英語讀本教學法,例如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循道學校的"Creative English Program"和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(小學部)的"Happy Learning Program",就是遵照以上所述的方法,使傳統教授英語讀本的方法變得更多元化,更能照顧到學生的全面發展。

參考書目:

Chan, D.W. (2000).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rough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perspective: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reform in Hong Kong.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, 15(2), 187-201.
Chik, P. Y., Li, W. L., & Wan, J. (1998). Evaluation of QEF funded English enhancement program at Methodist School. Hong Kong: Methodist School.
Gardner, H. (1999). Intelligence reframed. New York: Basic Books.
Kaufman, A.S. (1994). Intelligent testing with the WISC-III. New York: John Wiley & Sons, Inc.
Thomas, D. (1971). Notes on the Art of Poetry. In M, McNamee, J. Cronin & J. Rogers. Literary types and themes. New York: Holt, Rhinehart & Winston, Inc.
Armstrong, A.(原著),李平譯(1997)。《經營多元智慧: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》。台北:遠流出版公司。
Gardner, H.(原著),莊安祺譯(1998)。《7種IQ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