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前頁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教學理念研究(二)

參考文章:

Chan, D.W. (2000).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rough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perspective: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reform in Hong Kong.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, 15(2), 187-201.

雖然課程改革致力達到以學生為本的目的,但建議內容仍未充份解決教學的問題。作者提出「多元智能」(Gardner, 1983, 1993, 1999)的概念對教育改革的啟發和教育意義。
     
Gardner的多元智能:
  語言智能(linguistic intelligence)
  邏輯-數學智能(logical-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)
  空間智能(visual-spatial intelligence)
  肢體-運作智能(bodily-kinesthetic intelligence)
  音樂智能(musical intelligence)
  人際智能(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)
  內省智能(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)
  自然智能(naturalist intelligence)
     
多元智能的教育意義:
  教學的重建:多元智能的概念強調將學生的多方面智能融入在學習過程中。學生從而了解自己的強處和弱處。老師應運用不同的教學法讓學生在他們的長處中學習,使更多學生更有效地學習。
  課程設計的重建:多元智能的理論強調任何課程模式應涵括全人智能發展。因此,在設計課程時應考慮發展不同智能。在設計課堂活動時,老師可以教授一項最適合全班或同學們最感興趣的智能課題。另外,這理論亦倡導不同的課程模式。因此,小學和中學生的課程設計是應該不同的,老師可考慮採用主題式(project-based curriculum)及學徒制(apprenticeship)。
  學習評估的重建:傳統的評核工具並未能有效、準確地評估多元智能教學成效。學生的學業表現和生活所需的技能會在遊戲和練習中被考核;而考核的方法應該多樣化。老師可以根據測試結果再在特別的課題上指導學生以深化學習結果。換言之,測驗考試只是教學過程的一部份。
     
多元智能對課程改革的意義:
  教學、課程和評估應緊密相連,成為多元智能教學的一部份。
  多元智能的概念建議了應該教授的範圍和背後原因,並強調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。因此,可縮窄課題範圍及增加學習的深入程度以配合多元智能的發展。
  課程內容可以透過不同方法去傳授,老師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開始講授課題的核心。
  學生的表現可以用不同方法去評量,以配合不同學生的個人長短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