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全語文寫作計劃的特色: |
|
 |
相信教育是雙向,徵詢學生意見修改課程及教學法,盡量切合實際需要。 |
|
 |
不會視作文為考核語文能力的工具,讓學生有抒發機會。 |
|
 |
給予學生空間和其他同學討論意見及觀點。 |
|
 |
改變學生的被動角色,指導學生如何評估組員的文章。 |
|
 |
替學生組成一個讀者群,以文章作為與其他人溝通的工具。 |
|
|
|
 |
新教學法的特徵: |
|
 |
讓同學根據題目,按自己的興趣自設副題,減少寫作規限。 |
|
 |
讓學生自定副題,有助刺激學生去想像,使題材多完化。 |
|
 |
讓學生用圖畫紙代替原稿紙,方便學生用圖像代替不懂得的文字,避免打斷思路,可盡情表達心中所想。
|
|
 |
作重點批改,只在某特定目標上修改,其他錯誤忍手不改。 |
|
 |
老師作為輔導角色,只在同學表達過程上有問題時才協助解決困難。 |
|
 |
讓同學及老師閱讀自己的作品,增加寫作、成就及社群動機。 |
|
|
|
 |
使用全語文寫作計劃的成果: |
|
 |
篇幅比以前明顯增多,文章多運用複句。 |
|
 |
內容變得豐富,體裁的變化大。 |
|
 |
學生的表達力比以前提高,更用心地作文。 |
|
 |
學生大都高興創作,老師亦享受改文。 |
|
|
|
 |
尚待改善的地方: |
|
 |
小孩偏向畫畫而少寫文字。 |
|
 |
題材難有變化,側重寫一種文體。 |
|
 |
學生互相批改的評語一般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