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基本概念: |
 |
理念 |
|
 |
認為人的心理與行為是積極的,能動的心理能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|
|
 |
強調人的基本動能源於人的各種需要和內驅力 |
|
 |
注重深入了解病人的動機、需要、慾望、及童年生活經歷對其行為的潛意識作用和影響。 |
|
|
|
 |
目標: |
|
 |
增加受導者的自我領悟 |
|
 |
不單改變受導者當前的不當行為,更希望提高其自我了解及解決困難的能力 |
|
|
|
 |
技巧: |
|
 |
建議(協助受導者尋求心理障礙之自我控制的有效途徑) |
|
 |
抒泄(使受導者表達其壓抑意念之情緒反應來強化其自我領悟之動機) |
|
 |
操縱(通過控制受導者內、外環境的變化來強化其行為變化) |
|
 |
澄清(使受導者領悟其無意識心理活動與其行為表現的聯繫) |
|
 |
解釋(使受導者意識到其認知、情感方式中種種的無意識意念) |
|
 |
對質(使受導者認真考慮以前還未認真考慮過的問題) |
|
|
|
利用短期心理學動力療法消除學生學習恐懼: |
|
基本技巧: |
輔導員角色: |
宣洩焦慮情緒 |
注意通過積極表達同理心來強化受導者的宣洩 |
澄清產生焦慮的因素 |
幫助受導者積極尋找可以紓解焦慮的條件因素 |
操縱製造焦慮的環境 |
改變受導者產生焦慮的知覺、歸因和行為方式 |
增強克制焦慮的自信心 |
切忌對受導者直接批評 |
|
|
|
好處: |
 |
認知性強、療期短、靈活多變 |
 |
以領悟為目標,以操縱為強化手段 |
 |
不但學會了有效控制焦慮,還增強個人的自助能力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