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果: |
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在事前測試的比較(表一): |
 |
在事前測試中,實驗組在獲取依賴型量表中的分數較控制組顯著地低,t(94)
= -3.14, p<.01,顯示實驗組較少傾向於獲取依賴型的生活形態(引人注意或贏得讚賞的行徑是做出乖巧可愛及被動順從的行為)。實驗組在支配型項目的分數較控制組為高,t(91)
= -3.85, p<.001,顯示實驗組較多傾向於這種生活形態(引人注意,獲得權力或尋求報復的目的,會以騷擾及反抗的行為達到)。 |
 |
有關學生自我評估的自我觀,實驗組與控制組並無顯著的分別。 |
 |
在老師評估中,實驗組的分數明顯較控制組為低,顯示實驗組在校生活適應未如控制組一樣好。情緒行為,t(96)
= -7.94, p<.001;分心行為,t(97) = -4.84, p<.001;服從行為,t(97)
= -3.77, p<.001。 |
|
|
表一
實驗組與控制組在事前測試的比較
量表/組別 |
實驗組 |
控制組 |
t |
|
兒童生活形態量表 |
|
有益社會型 |
41.05 |
42.16 |
-.77 |
|
獲取依賴型 |
43.11 |
48.48 |
-3.14 |
** |
支配型 |
30.65 |
23.18 |
3.85 |
*** |
逃避型 |
33.60 |
31.02 |
1.24 |
|
|
自我觀 |
27.63 |
27.50 |
.16 |
|
|
老師評估 |
|
情緒行為 |
24.71 |
35.04 |
-7.94 |
*** |
分心行為 |
19.47 |
25.64 |
-4.84 |
*** |
服從行為 |
11.16 |
13.16 |
-3.77 |
*** |
*p<.05. **p<.01. ***p<.001.
|
實驗組在事前及事後測試的分別(表二): |
 |
在學生的生活形態及自我觀評估中,並無顯著的分別。 |
 |
在老師的評估中,實驗組在事後測試的分數也較事前測試的高,顯示學生在校生活適應有進步。在情緒行為上,t(45)
= -3.13, p<.01;分心行為, t(46) = -2.62, p<.05;服從行為,t(47) = -3.02,
p<.01。 |
|
|
表二
實驗組在事前及事後測試之分別
量表 |
事前測試 |
事後測試 |
t |
|
兒童生活形態量表 |
|
有益社會型 |
41.00 |
39.97 |
.74 |
|
獲取依賴型 |
42.90 |
42.97 |
-.05 |
|
支配型 |
31.84 |
30.57 |
.79 |
|
逃避型 |
34.10 |
32.93 |
.77 |
|
|
自我觀 |
27.98 |
27.36 |
.88 |
|
|
老師評估 |
|
情緒行為 |
24.80 |
28.74 |
-3.13 |
** |
分心行為 |
19.57 |
22.34 |
-2.62 |
* |
服從行為 |
11.15 |
12.33 |
-3.02 |
** |
|
*p<.05. **p<.01. ***p<.001.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