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傑泰、馮家正、鄧薇先、張志鴻(1990)。香港小學生對智力的概念。《教育研究學報》,第五卷,頁113-117。

兒童對智力概念的看法,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目標,侯、馮、鄧及張(1990)的研究提及:

相信表現性成就目標(performance goal)的同學:
  相信智力是一種固定個人特質
  極關心自己的能力
  希望突破自己的聰明才智
 
相信學習性成就目標(learning goal)的同學:
  相信智力是可以鍛鍊的
  留意自己是否較以前進步
  關注自己的勤力程度
 
兒童對智力概念的認識可分為三個不同的成熟層次:
  第一層次:將智力等同工作難度,認為做高難度工作的人較為聰明,不但忽略。注視這些人是否能完成工作,亦漠視一般人也可同樣完成該項工作。
  第二層次:感到智力是勤力學習的成果,無論語言能力或抽象思考也可透過勤力學習來改進。
  第三層次:察覺智力是由流動(抽象)及結晶(語言)智力兩部份組成,年長兒童較重視抽象智力。
 
研究結果:
  無論高低學業成績的學生對智力是否與生俱來想法相似,較偏向認為勤力會聰明。
  成績較高者會較為相信聰明的人是在某些事情比其他人優勝,而且是需要勤力學習才得到成功。
  智力較高者會較為相信聰明的人只在某些事情上較其他人優勝,而且亦需要勤力學習才有好成績。
 
隨著年齡的增長,透過社會化,兒童更為相信勤力學習是可以帶來成功。
以為智力是可塑的兒童會有更強的學習性目標,且是一個更佳的學習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