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傑泰、江哲光、王定鵬(1992)。教師回饋與學生自評能力及努力。《教育研究學報》,第七卷,頁93-98。

有關教師的稱讚或評鑑性回饋(稱讚及責罵)如何影響學生如何評定自己的能力與努力程度,在侯、江和王(1990)的研究提及:

回饋:意義甚廣,可仔細分類為讚美、成就事項相關的批評、評鑑
稱讚:與強化不同,用以表達教師對學生行為的一些正面情感的反應和關注
稱讚的作用:強化學生的行為,表達驚歎或欽佩,平衡先前的批評,打破沉默,指導正面的行為,作為過度的手段及作安慰性的獎勵;對那些低社經階層或能力較弱的年幼學生,稱讚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成就。
     
研究結果:
  回饋方面
  小一、二學生認為無論在容易或困難的成就難度上,因成功而受稱讚的學生有較高的能力;相反,因失敗而受責罵的學生能力較低。
  老師認為無論在容易或困難成事情上,因失敗而受責罵的學生能力較高。
  所有受試者均認為學生因成功而受到稱讚的人所付出的努力較多。
     
  成就事項
  年齡較大的學生認為在困難成就事項取得成功,相比在容易事項取得成功的人,有較高的能力和付出較多努力。相反,在容易事項上失敗,比在困難事項上失敗的人的能力較低,付出的努力亦較少。
  小三以上的學生比年幼學童更覺得在成功時(尤其是困難事項)獲得中性回饋的人能力較高;反之因成功(尤其是容易事項)而受稱讚的人能力較低。
  小三以上的學生認為在失敗時(尤其是容易事項)獲中性回饋的人能力較低。
     
  努力與能力之關係
  香港學生把努力和能力看成是正相關.勤力的學生能力較高,相反亦然。但這種情況在年紀較大的學生中稍弱。
     
教師回饋和學生自我評定能力與努力程度有一定的關;應同時考慮不同年齡的學生對能力和努力的概念有不同的影響。